襄阳市人大常委会听取审议关于涉企案件执行工作情况的报告
10月29日至30日,襄阳市第十八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听取并审议了市中级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邹磊所作的关于涉企案件执行工作情况的报告。
会议认为,今年来,全市法院紧紧围绕切实解决执行难目标,努力践行能动执行理念,强化执行工作改革探索的制度机制保障,稳步推进涉企案件执行各项工作,企业胜诉案件结案平均用时大幅缩短,全市法院涉企执行案件执行完毕率和实际执行到位率优于全省平均水平,较好地保护了各类市场主体的合法权益,为襄阳的改革发展稳定提供了有力的司法保障。
会议指出,全市两级法院仍然面临较大压力,与市场主体的要求还有差距,执行任务依然艰巨,各地涉企案件执行不同程度存在执行措施不够有力,特别是对拒执罪的打击震慑不足;执行协作联而不畅,效率有待提升;执行工作风险点较多,程序不够规范等问题。
会议要求,全市法院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化执行改革的襄阳实践。一是要坚持提高政治站位,持续升级能动执行效能。二是要坚持聚焦重点突破,不断撬动涉企执行僵局。三是要坚持加强能力建设,全面提升执行工作水平。四是要坚持强化规范引领,着力提高执行工作效果。
2022年以来,全市法院共受理涉企执行案件49474件,结案45159件。在2023年全省中基层法院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工作考核中,市中院在全省中院中排名第三,襄州法院和谷城法院跻身全省基层法院前十。市中院高质量办理的湖北省某百强民营企业与被执行人贵州某国有集团公司股权转让纠纷执行案,在全国两会期间,获全国人大代表刘长来点赞,并入选2024年湖北法院涉企业执行典型案例,在省法院典型案例新闻发布会答记者问环节中被重点推介。
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划定工作主线
认真研究落实省高院《关于充分发挥司法审判职能 深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 服务中国式现代化湖北实践的十条措施》“一号文件”,研究制定《服务保障“项目建设年”活动的六条措施》,进一步明确以“刚柔并济”破解执行难题,帮助企业纾困解难的基本工作方向。
印发《关于开展涉企案件经济影响“双向分级”评估工作的通知》《关于规范执行行为、防止超标的查封的通知》等文件,确保涉企案件经济影响评估实质化。老河口法院在一买卖合同纠纷保全案中,运用财产置换“生道保全”,使某建筑公司重焕生机,该案例入选2023年湖北法院财产保全九大典型案例。
强化“立审执破一体化”协同、实质性预防化解执行矛盾和便利执行等工作措施,推动案件执前化解。在一承揽合同纠纷案中,高新法院通过“诉前保全+多元调解”联动机制促使债务人主动将220余万欠款全部履行,案件未进入执行程序,在30天内得到实质性化解。
多措并举、多点发力,提升工作质效
健全完善执行事务中心职能作用,制定《关于开通涉保护中小投资者案件诉讼服务“绿色通道”的实施办法》,落实涉企案件“绿标签”制度,提高涉企执行案件办理效率。加快涉企执行案件财产处置,2024年以来,企业胜诉案件财产处置平均用时缩短了10.14天,优于执行案件整体处置时间。湖北某塑胶科技有限公司与王某买卖合同纠纷案中,南漳法院在当天完成执行立案繁简分流、财产网络查控等工作,在15天内为胜诉企业兑现全部涉案余款。
开展涉企案件专项执行,2023年以来,全市两级法院开展“荆楚雷霆”涉企案件集中执行活动,共拘传2764人次,拘留2113人次,强制腾退208次。开展打击被执行人违反“限高令”乘机专项整治行动,让失信被执行人“一处失信、处处受限”,切实维护胜诉当事人权益。
攻坚涉企执行疑难案件,认真落实《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交叉执行工作的指导意见》,今年1至8月,全市法院“交叉执行”案件达876件,129件已执结且取得实质进展,“交叉执行”案件数和执行效果位居全省第二。坚决贯彻落实最高院关于“终本清仓”工作部署,梳理核查终本库存案件20885件,对终本时间超过5年的案件恢复执行立案882件,执行完毕351件。
全面启动“执行无纸化”办案新模式,两级法院均建立“中间库”,做到“人卷分离”,提升在线监管、案件流转工作效率。今年下半年,已有235件“交叉执行”案件在中基层法院间无纸化移送,平均每案节约案件移送用时19天。
守正创新、深化改革,激活工作效能
在宜城法院试点运行执行财产“一体化”处置机制,成立专门团队作,提高财产处置工作效率和透明度。2023年以来,该院财产处置团队已集中挂网拍卖财产183宗,成交额1208.9万元,财产从查封到处置完毕平均用时82.44天,周期缩短124天,财产处置投诉举报“零发生”。
推进建设执行联动协调运行机制,打造跨部门协作执行“朋友圈”,联合市不动产登记局、住房公积金中心建立协作联办联动机制,人财物查控效率明显提高。联合依法治市办等六部门印发《关于建立政务诚信诉讼执行协调工作机制的意见》,助力政务诚信建设工作,相关经验在2023年全省法院优化营商环境会议上做经验交流发言。建立“法院+工商联”深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九大合作机制”,获评湖北省“工商联与法院沟通联系机制优秀共建单位”,并在全省法治民企建设襄阳现场会作典型交流发言。联合召开“法企恳谈会”,获新华网等多家主流媒体报道。枣阳法院推动枣阳市委政法委印发《关于建立执行工作协作联动机制的方案》,形成市委政法委领导、法院主办、全社会配合的执行工作大格局,支持解决执行难工作。
探索开展信用预警修复工作,2023年以来,全市法院发出预失信、预限高通知3992件,让1233名被执行人主动履行债务,执行到位资金7.99亿元,为2662人次屏蔽失信信息,办理信用修复2163例。南漳法院在2023年湖北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典型案例征集活动荣获“涉企案件信用修复激励机制”优秀案例。加快实施“执破融合”机制改革,加快“僵尸企业”出清,宜城法院获评2024年湖北法治化营商环境先行区改革探索“执破融合”机制试点法院。
提升能力、严管队伍,锻造执行铁军
配齐配强执行队伍,把经验丰富、能打硬仗的骨干力量充实到执行队伍,不断完善团队设置、人员配置等,逐渐形成一支稳定、高素质、年轻化的专业执行队伍。坚持“以学促干”,实施“执行业务学习日”制度,采取集中培训、岗位练兵、现场授课等方式开展全员学习。市中院在线举办全市“执行业务学习沙龙”10余场,各法院自行开展执行业务集中学习活动共计数百场,组织执行干警集中考试2场,执行队伍的业务水平得到有效提升。
加强对执行权的监督与制约,开展一案双查和警示教育活动。2023年,全市法院登记一案双查线索56件,17名干警因违纪违规行为被处理。今年以来,已登记“一案双查”线索58件,给予8人组织处理,督促执行队伍持续不懈加强履职能力和纪律作风建设。
下一步,襄阳法院将更加主动把法院执行工作置于党委领导和人大监督下,加强部门配合,争取社会各界支持,形成工作合力,持续推进执行工作高质量发展,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襄阳实践提供更加有力的司法服务和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