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营商环境综合考评结果出炉!来看襄阳中院的“成绩单”
近日,襄阳市优化营商环境领导小组办公室公布2022年全市营商环境综合考评结果。市中级人民法院在48家市直单位中排名第5。
近年来,襄阳市两级法院始终秉持“人人都是营商环境建设者、案案都是营商环境试金石”的理念,全面贯彻落实省市委及上级法院关于优化营商环境的决策部署,不断转变司法理念,强化以控制成本为核心,以“四个坚持”凝聚“四力”,持续推动营商环境工作走深走实。
坚持高位推动,全覆盖强化统筹“组织力”
一是成立领导小组,组织学习统筹推进。全市两级法院党组书记、院长作为领导小组组长,亲自谋划、部署,亲自协调、督办,把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作为“头号工程”抓紧、抓细、抓实。二是强化规范指引,细化各项工作措施。提出以“五大深化举措”为指引,以“十个小切口”为抓手,以“控制成本”为核心,加快推进法治化营商环境工作,相继出台18份涉营商环境建设工作文件。三是持续跟踪问效,强化管理优化考核。建立营商环境“一月一调度”机制,推动营商环境建设工作扎实开展。开展全市法院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工作督查行动,指导基层法院加大短板弱项整改力度。
坚持审判引领,全流程立体推进“保护力”
一是充分发挥刑事审判职能,妥善处置涉企犯罪。以《反有组织犯罪法》为总牵引,常态化扫黑除恶斗争走深走实,特别对强揽工程、恶意竞标等犯罪行为依法严打、重点整治,切实保障企业家人身财产安全不受侵犯。去年,全市法院共受理一审涉黑涉恶案件8件40人,一举铲除孙林等35人涉黑组织,共审结涉企刑事案件51件,为企业挽回经济损失948.28万元。二是依法监督行政行为,切实推进行政争议实质化解。针对违建查处、行政处罚等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全市法院共计发出司法建议15份,采纳反馈率达100%,取得良好成效。市中院深度运用涉企案件经济影响评估机制,成功调解涉东风电动车辆股份有限公司襄阳分公司行政处罚系列案,有效促进我市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新兴产业的发展,该案例被省高院作为典型案例推广。三是强化产权司法保护,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深入推进知识产权刑事、民事、行政案件“三合一”审判改革工作,在全省法院率先探索知识产权“简案快办”改革,267件知产一审案件适用简案快办审判模式审理,实现了80%以上知识产权案件在3个月内审结。调整襄阳法院一审知识产权审判管辖改革,挂牌成立南漳县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审判合议庭和襄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审判合议庭。依法高效审结涉企知识产权案件514件,康成投资(中国)有限公司诉谷城某商贸有限公司侵害商标权及不正当竞争案,被省高院、省知识产权局评选为全省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十大典型案例。打造襄阳市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站,大力开展“五个一”活动,为市场主体提供便利高效司法审判服务。截至目前,襄阳共成立3批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站,服务范围覆盖30余家园区或重点企业。四是创新破产审判工作机制,提升破产审判质效。创新破产案件审理机制,相继出台了《关于企业破产案件管理人选任与管理暂行办法》《关于破产重整、和解企业信用修复的实施意见》等文件。全面落实破产债权确认纠纷案件每件收费“100元”改革措施,全市法院共为当事人减轻诉讼成本约452万元,进一步降低破产企业诉累。全力保障重点破产案件取得突破,5个月内实现快速办结湖北美洋公司破产案,依法稳妥化解债务41.56亿元,充分保障了450户债权人权益,为东风公司在襄阳总投资106.7亿元创造良好法治营商环境,得到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的高度肯定。五是贯彻善意文明执行,推动执行高质量发展。开展“规范执行提质增效”和“审判执行质效深化年”活动,去年全市法院共受理执行案件4.77万件,结案4.55万件,有财产可供执行案件法定期限内结案率99.89%,执行信访办结率100%,终本案件合格率100%,执行案件执结率95.38%。全面强化执行案款管理,积极开展涉企执行案款无申请发放工作,确保涉企案款应发尽发。宜城法院在办理宜城某小额贷款有限责任公司与湖北某食品实业有限公司等人的借款合同执行案中,对企业资产采取“活封”措施,有效化解企业危机并实现多方共赢,该案例被省高院作为典型案例推广。
坚持能动司法,全领域切实提升“保障力
一是深化一站式多元解纷和诉讼服务体系建设。全市法院开辟涉企案件绿色通道,实现诉讼服务一窗通办。开通网上立案、跨域立案等多种立案渠道,满足企业多元化立案需求,全市法院已网上立案29000件,网上处理率100%。加大涉企案件诉前调解力度,全市法院与市司法局、市总工会、市工商联、等建立诉调对接机制,已覆盖劳动争议、物业纠纷等涉企纠纷领域。目前全市已有137个调解组织,858名调解员入驻人民法院调解平台开展诉调对接工作。去年以来,分流至各调解组织案件共30299件,调解成功26153件,调解成功率为86.32%。其中自“法院+工会”工作室成立以来,全市法院共受理案件3568件,成功调解案件1370件,累计为职工挽回损失5300.8万元。全市“法院+工会”的经验做法被写入最高法院、全国总工会编发的《劳动争议多元化解工作指南》,入选“中国(湖北)自由贸易试验区第五批实践案例”,并被最高法院评为“十大最具品质一站式建设改革创新成果”。二是深入一线了解企业需求,为企业提供精准司法服务。市中院对接代表委员所在企业212家、高新技术企业648家,各基层法院启动“一企一法官”,定期走访调研、座谈交流,认真做好走访回访服务和法律咨询服务等工作,切实为企业纾困解难。全市法院与各地工商联签署“涉企投诉联办快处”等九大机制,市中院已联合市工商联联合处理市场主体投诉反映25起,解决企业反映问题34项,得到企业和商会代表的一致称赞。市中院和市工商联被省工商联评为沟通联系机制优秀共建单位。三是宣传利民惠企举措、涉企典型案例,形成优化营商环境的良好氛围。全市法院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的好做法、好成效多次在《人民法院报》《湖北日报》《学习强国》等媒体进行报道。召开全市法院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新闻发布会和知识产权新闻发布会,广泛宣传全市法院营商环境工作,并发布典型案例。
坚持改革擎托,全方位深入驱动“创新力”
一是从严从实推进涉企案件经济影响评估制度案件化、规范化、程序化、信息化,努力将诉讼对企业生产经营的影响降至最小。全面落实涉企案件经济影响评估制度,强化对涉企案件全流程的精细化管理,坚持“一案一评估”“一环节一评估”,确保“线上线下”评估100%。将涉企案件经济影响评估纳入院庭长监管权限,对全市法院涉企案件执行情况开展专项督察,对发现存在填写不规范、无表格等现象进行通报批评,确保所有涉企案件做到全覆盖、无死角。二是指导先行改革试点工作创建,在全市法院全面启动先行区创建工作,真正以“小切口”的改革推动营商环境的“大变化”。推动“胜诉即退费”“强化对审判执行案件数据信息与政府网格化数据的共享对接”“健全企业重整期间信用修复机制”“建立健全政务诚信诉讼执行协调机制”等事项创新改革落地,全市有4家基层法院入选2022年全省优化营商环境改革先行区。其中诉讼费“胜诉即退费”改革在全市法院开展以来,共退费4764笔,涉及金额4194余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