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 | 微博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 媒体聚焦

湖北首例!襄阳法院倾力相助,瘫痪四年全省最大民营铸造类企业重新站起!

时间: 2019-06-27 11:21 来源: 湖北日报

微信图片_20190627084642.png

6月25日,《湖北日报》以《从强制执行转为破产重整——山江重工瘫痪4年后重新站起》为题,在第三版头条报道了襄阳法院的执行工作,点赞湖北省首例“执转破”成功案例。全文内容如下:

毗邻302省道,老河口市西北约10公里处,山江重工坐落于此。

这是我省最大的民营铸造类企业,生产车间里机器轰鸣,钢花四溅,热火朝天。“去年初,这里还是荒草丛生、破败不堪,机器上布满了厚厚的灰尘。”6月14日,老河口市法院法官郑元璋介绍。

山江重工曾是不折不扣的“僵尸企业”,总负债多达10.2亿余元,停产近4年,欠下水费、基础电费等近千万元。

为盘活资产,维护债权人权益,襄阳市中院、老河口市法院积极作为,将企业从强制执行转为破产重整。山江重工与湖北宁擘工业有限公司达成合作,今年5月重新开工生产,成为我省首例“执转破”的成功案例。

陷入绝境

负债超10亿,“老赖”名声在外

山江重工建成于2014年,投资2亿元,有机械设备63台套,主要从事铸件生产,年设计产能达12万吨,是全国铸造企业平均产能的22倍。

然而,开工仅仅8个月,山江重工就被迫停产,职工全部离岗。“一方面是产能过剩,行业恶性竞争愈演愈烈,加之银根紧缩,银行突然断贷、抽贷,公司就撑不住了。”山江重工总经理徐红军说,公司曾经采取多种方式自救,包括计划出让部分股权、引进战略投资人、与国有大型企业联营等,但都没能成功。

此外,山江重工还为兴隆公司的382名债权人提供了5.075亿元的担保,因兴隆公司无力偿债,债主们将山江重工一并告上法院。山江重工的房产、土地、设备、银行账户等,被各地法院多轮查封、扣押、冻结。到了2016年,山江重工已严重资不抵债。涉诉且为被告或为被执行人的案件90余件,标的额约为3亿元。

“当时可以说是内外交困,公司‘老赖’的名声传出去,供应商、投资人都不敢与山江重工合作。”徐红军说。

一线曙光

法院裁定中止执行,进行破产重整

山江重工距离洪山嘴镇政府仅1.1公里,步行只需要一刻钟。

债主赢了官司却拿不到钱,转过头就到政府去上访。洪山嘴镇镇长周华伟已经记不清楚接待过多少前来上访的山江重工债主,“到了后来,他们连保安的工资都发不出来,几名保安偷了钢材出去卖,被警察抓了个正着。”

就在走投无路时,国家陆续出台一系列去产能和僵尸企业出清的政策,这让各方都看到了一线曙光。

2017年1月,最高人民法院印发《关于执行案件移送破产审查若干问题的指导意见》,规定了执行程序和破产程序的有序衔接。“意见出台后,我们第一时间向山江重工的申请执行人宣讲了法律政策,引导三名申请执行人申请对山江重工进行破产审查。与此同时,山江重工也提出了破产重整申请。”老河口市法院院长关键介绍,2017年3月2日,该法院将山江重工案件全部审查资料报送襄阳市中院,审查立案。

经过周密调研,2017年4月,襄阳市中院裁定受理山江公司的重整申请。老河口市法院受理的17起山江重工为被执行人的执行案件依法裁定中止执行。

浴火重生

新股东接手,烂摊子成聚宝盆

2017年11月7日,襄阳市中院召开山江重工破产重整债权人会议。会上,山江重工重整计划草案由债权人表决通过。

根据《企业破产法》等法律、法规规定,重整计划安排对出资人权益进行调整,出资人可出让少于49% (含49%) 的股份以引进战略投资人,协助原有股东共同实施对山江重工的重整,并按照重整计划按期偿付债权人的债权。

襄阳市中院、老河口市法院经过多方考察,最终选定湖北宁擘工业有限公司出资对山江重工进行重整。

徐红军认为,现在赶上了“好的历史机遇”。通过深化供给侧改革,一大批工艺落后、环保不达标的企业被关停,全国3万多家铸造企业减少近一半。随着市场回暖,加之当地极具成本优势,山江重工很快焕发生机。

恢复生产一个多月来,山江重工已签订订单1000多万元,从全国各地前来考察的客户纷至沓来,“昨天送走了两批来自湖南和河南的客户,今天山东淄博的一家企业又过来考察,他们都对我们的硬件条件赞不绝口。”徐红军一脸高兴地说。

记者手记

给企业“生”的希望

当前是打赢打好三大攻坚战重点战役的关键时期,也是处置“僵尸企业”面临的重要机遇期。作为我省首例“执转破”的成功案例,山江重工的“重生”之路提供了良好的示范。

在停产的4年里,山江重工投资2亿元的厂房设备闲置,债权人索债无望。

破产重整,盘活优质资源,通过有效的资产隔离和资产保护,将过往债务进行必要的资产剥离和置换,让企业有了“生”的希望,也让债务清偿有了更多可能性。

襄阳市中院、老河口市法院尊重市场规律,恪守法治原则,让“僵尸企业”起死回生,有效破解了执行难问题,为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了司法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