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晚报》:党建引领,绘出新风景
——市委老干部局“党建指导员”典型人物回顾
本报讯(通讯员孔苏阳 全媒体记者朱月皎)带着泥土味的“民情日记”记录贫困村的蝶变;献智出力,在党建引领中点燃企业“红色引擎”;建社区“红色驿站”,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这是市委组织部、市委老干部局退休党员干部“党建指导员计划”的缩影。2020年是全市退休党员“党建指导员计划”启动的第二年,155名退休干部,带着初心与使命,分别到农村、企业、社区,用党建引领,绘出了新风景。
本月21日,顶着清晨暖阳,踏着芬芳泥土,65岁的孙仁贵约上村支部书记和治调主任,为即将运来的1000株山桐子寻找合适的“家”。
“有白杨树的地方爱生虫。容易积水的低洼地易烂根。”
“山桐子喜阳光,最好种在阳坡。”
……
2019年,孙仁贵联合市扶贫开发协会,在村里种下了20亩山桐子。
“山桐子是我国十大木本油料作物之一,3-5年挂果,树龄40-70年,一次栽种,长期受益。”孙仁贵介绍,山桐子被称为“树上油库”,不仅能用作食用油,还可作为航空燃油,市场前景广阔。
由于一年来的长势良好,2020年,经他多方奔走,市林业科学研究所支援该村1000株山桐子,为村民致富带来了希望。
孙家山村地处大山深处,曾是县级重点贫困村。2015年初,孙仁贵来到村里担任第一书记,誓言“做贫困群众贴心人”。他结合当地实际,发展光伏发电项目,在村里种植香菇、无刺花椒、山桐子等作物,以产业发展促增收。他还深入一线,倾听群众呼声,为百姓筹钱修路,在村里新建党员群众服务中心,规范组织生活,抓好党建强信念。
如今,村里路通了,灯亮了,水安全了,群众收入增加了,村子摘了“贫困帽”,农民有了奔头。
村民刘银辉高兴地对孙仁贵说:“现在不用出远门,在家门口的种植基地打工,一年就能挣2万元呢!”
疫情宅家期间,没法去村里的孙仁贵每两天与帮扶对象、村支部书记通一次电话,了解村里的情况。在全体党员干部和群众的共同努力下,该村无一例确诊、疑似病例。
2020年3月,他回到村里,建议在无刺花椒地里套种土豆,帮村民增收。土豆丰收后,他又帮该村销售了1万多元的土豆。
孙仁贵骄傲地告诉记者,2020年,虽经历了新冠肺炎疫情,但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全村集体经济收入实现新的增长,达到了16万多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