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 | 微博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 法院新闻

扶贫路上有方略 稻虾共生好“钱”景

时间: 2019-04-24 15:14 来源: 枣阳法院

“今儿又收了40多斤虾子,按市场价每斤30多元,能卖一千多元。”4月23日,枣阳市新店村三组村民周庆树一大早就来到稻田起笼、倒虾,看着装满三盆的小龙虾,脸上露出开心的笑容。

据悉,目前新店村小龙虾养殖面积900多亩,年产值达270万余元以上。枣阳法院精准扶贫工作队进驻以来,把扶贫当作“家事”,通过产业扶贫,当地群众的收入持续增加,30户贫困家庭通过国家、省脱贫验收。

新店村地处王城镇偏远地带,这里自然气候宜人,水源充沛、水质良好,适宜发展“稻虾共作”。年初,驻村工作队和村干部一道,多方考察了解,做市场调查,算细账、摸实底,确定发展“稻虾共作”主导产业,实现增收致富。

“钓虾容易养虾难,恐怕干不起来啊!”听了驻村工作队的想法,联想到前几年村里有几户农民搞养虾失败的例子,部分村民都表示反对,认为养虾“麻烦,有风险”,宁愿守着良田受穷。

摘掉穷帽子,就得拔掉“穷思想”。今年2月,驻村工作队一方面和村干部挨家挨户上门做思想工作,从思想上、精神上进行帮扶,想方设法消除群众的顾虑。另一方面组织群众代表前往平林、车河参观小龙虾养殖,开阔眼界。

为了淌出一条产业致富的新路子,驻村工作队请来技术人员到村讲课、指导养虾。又成立了养虾合作社,帮助村民避免市场风险,确保群众收益实现最大化。  

村民们的后顾之忧没有了,态度也从最初的不支持、不看好,变成了积极主动参与。两个月后,第一批试养小龙虾获得成功,当季就卖得红红火火。

“养虾投资少,收入高,我的10亩虾田,按目前的价格,一年纯赚4万没问题!”第一次养小龙虾,一组村民陈久发就尝到甜头。

“合作社在养殖小龙虾过程中给我们技术支持,还帮助联系收购小龙虾,养虾我们没有后顾之忧。”二组村民彭明华说,“合作社让我们看到了致富的希望!”

还在犹豫观望的村民,看到养虾的美好“钱”景,也主动要求加入养虾合作社,靠养殖陆续实现小康梦。

“因地制宜,巧做水文章,引导群众发展‘稻虾共作’这个特色产业,助农增收,带动经济发展,你们功不可没!”4月19日,枣阳市长孟艳清来到新店村实地调研该村扶贫产业后,对法院精准扶贫工作队积极开展工作给予充分的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