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两资三能” | 法院“牵线”招商,“闲置厂房”再闻机器声
民营经济在发展中不可避免地会面临各种风险,而破产审判是促进民营经济保持活力和韧性的重要途径。
祥云粮油公司(化名)成立于2005年,曾是老河口市当地的粮油产业大户,因市场行情影响及其经营管理不善,企业不能清偿到期债务,严重资不抵债,于2017年6月全面停产,最终进入破产清算程序。
截至2024年10月,祥云粮油公司有可供清偿债务的财产为450万余元,其应当依法清偿的债务为1600余万元,资产负债率为366.8%。
在法院审理过程中,承办法官发现该公司涉及债权人较多,多数为向祥云粮油公司售卖粮食的普通农户,且在企业进入破产清算之前,就存在执行财产流拍无法变现等问题。如不对这些情况进行处理,而单纯按照既定流程再次拍卖企业破产资产,则可能导致债权人群体信访,产生不良社会影响。
如何保障兑现农户们的“辛苦钱”?承办法官打破信息壁垒,转变办案思路,积极与破产管理人及企业所在辖区镇政府沟通,希望通过借助政府招商引资的机会,实现破产财产有效处置。
根据政府提供的线索,承办法官和破产管理人顺利与有意在该镇开展粮食收购贸易的欣悦公司(化名)接洽联系。经过多次陪同欣悦公司实地勘验考察,欣悦公司对祥云粮油公司厂房建设及所处位置表示满意,其意向收购价也高于执行拍卖总价。
经过承办法官和当地政府的“牵线搭桥”,新项目成功落地,不仅让债权人权益得到了保障,而且祥云公司的资产也重新“活”了起来。
如今,往日破败的厂房已经焕然一新,重新响起机器的轰鸣,新企业也在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迸发出强劲的生命力。
“破产工作对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有重要作用,我们也将不断探索,让破产审判发挥‘及时出清’和‘积极拯救’的更大效用。”承办法官说道。
法院通过积极融入“两资三能”工程建设,将破产审判纳入招商引资“一盘棋”,利用招商引资平台宣传、分类推介破产资产,有效提升了破产资产处置效率,为破产办理蹚出了一条新路子。
精准招商引进新企业,让闲置资产再度“跑起来”,襄阳两级法院将继续努力让破产案件中的利益各方实现双赢多赢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