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模糊世界书写坚强
——记襄阳中院审管办审判员王韶谦
王韶谦同志1995年10月参加工作,199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2002年6月,王韶谦走上办公室副主任岗位,现为襄阳中院审管办审判员。曾多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
2004年初,王韶谦感觉视力下降很厉害,看东西越来越迷糊,看书写字觉得越来越困难,到市中心医院检查,确诊为青光眼。医生叮嘱,要完全休养,尽可能减少对眼睛的使用,如果控制不住可能会永久性地失明。
经过一段时间治疗,但效果仍旧不佳,在家休养期间,他慢慢冷静下来,觉得人生在世避免不了挫折和打击,如果自暴自弃,一蹶不振,就会像蜷缩在低洼里的死水,失去生命的光泽和意义。他决定振作起来接受这样的挑战。
“王韶谦主动找到审判管理办公室主任胡欣“请战”。他说:工作是安身立命之本,人生价值应当通过工作体现出来。”胡欣考虑到王韶谦视力虽然不好,但人聪明,文笔较好,便尝试让王韶谦负责审限监控、信息简报、规章制度起草等工作。如果需要阅读或打印材料,就请其他同事协助完成。
2012年6月一个周末,为了写出质量较高的审判管理通报,他把全市10个基层法院上报的工作总结整理后,带回家仔细研究。儿子主动当他的助手,把10个法院的总结一篇一篇地读给他听,60多页总结,一直念了3个多小时。
“由于他无法使用电脑,看、写材料都很艰难,每次靠大脑记忆,材料写好之后,请大家帮忙打印,然后再念给他听,进行校对,很多材料从来源到最后成型,都需要大家帮助才能完成,时间长了他也觉得老是麻烦人,实在不好意思。”后来,他偶然听说有一个方正畅听软件,对视力不好的人很有帮助,就请同时给他下载安装了这个软件。
这个软件对提升王韶谦的工作能力确实大有帮助,不仅不需要再请他人帮忙校对文字材料,而且可以把最高法院、省高院、市中院出台有关审判管理文件以及领导讲话输入软件里面,反复听、学,有效地增强了自己的能力。
经过长期的苦心钻研,他成为审判管理领域的“专家”,他起草的审判管理系列规定,成为全市两级法院指导性文件。长期以来,超审限案件一直是困扰法院审判工作的顽症之一。为了实现中院党组提出的杜绝超审限案件的目标,王韶谦很快熟悉了审限综合预警机制,并依托审判流程管理系统这一信息平台,对案件实行远期、中期、紧急审限预警。由于王韶谦的扎实工作,襄阳中院超审限案件逐步减少,直至最后基本杜绝。
2012年初,最高法院几经修改发布了审判绩效考评31项指标体系。“这些指标体系十分复杂,有许多一线审判人员都搞不明白。王韶谦反复钻研,很快掌握了各个指标体系之间的关系和权重比例。2012年10月,王韶谦根据院领导的要求,每周发一期审判绩效考核通报。每周一上午导出全市法院的审判工作基础数据,通过数据进行横向、纵向比较,查找分析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分析原因,提出对策。报领导签发后,立刻传真至各基层法院,督促基层法院及时整改。第四个季度,他连续编发出12期通报,每期通报都有很强的针对性。在工作实践中,王韶谦发现有些审判人员喜欢在年中和年尾突击结案,这种结案方式会大大影响结案均衡度指标。对于一审判决确有错误又无法调解的二审案件,一般应直接改判,不应轻易发还,否则不仅影响考核指标打分,同时也会影响当事人的诉累,不利于保护当事人的权益。针对这些问题,他起草了《关于增强审判绩效考评31项指标体系对审判工作指导作用的若干意见》、《关于审判信息录入管理规范》、《关于司法公开的若干意见》等一系列制度,对于审判工作常见的问题,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法。如今,这些规定已经成为全市两级法院做好审判管理工作的重要依据。
在王韶谦以及全院干警的共同努力下,2012年和2013年全市法院审判绩效考核在全省法院名列前茅。
时至今日,王韶谦同志所负责的工作已涵盖了审判绩效考评、审判流程管理、审判管理顶层设计、裁判文书上网等多个方面,特别是主抓的对全市法院审判管理考评工作和审判绩效考评工作对全市法院的审判管理工作整体发展起到了明显的引导和推动作用,确保了全市法院审判管理上下一盘棋,整体联动,共同发展。今年是法院的“司法公开推动年”许多具有挑战性的工作又摆在了他的面前,他仍然一如既往的以扎实的工作的态度和顽强的工作作风迎接这些挑战,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默默的实现着人生的最大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