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动】这起案件的执行,既有力度,又充满着温情......
“感谢法官们的大力协助,帮我重新安家!”近日,襄阳市襄城区法院执行一起房屋腾退案中,被执行人万某夫妇欠债躲避,下落不明,万某年逾七旬的父亲万某文拒绝腾房,执行法官通过案外多方协调,帮助万某文申请一套公租房,终于使该案迎刃而解。
万某文从对执行法官对抗反感到感激不尽,这巨大转变中间究竟发生了什么故事?
案件详情
汪某与万某、孙某因借款合同产生纠纷诉之襄城法院,经法院判决生效后,申请执行人汪某向法院申请对被执行人万某所有房屋进行拍卖。2018年12月,该房屋在司法拍卖平台进行第一次拍卖流拍。襄城法院根据申请执行人汪某的申请,依照相关法律法规,依法裁定将该房屋抵偿给申请执行人汪某所有,并办理了产权转移登记手续。
但被执行人万某夫妇欠债躲避,无法联系,该房屋系其父万某文的单位房改房,虽房屋的产权登记为被执行人万某,但其父亲一直在该房屋中居住,现已74岁,腾退后无处居住,申请执行人也因抵偿后长达两年不能交付房屋情绪较激动,矛盾突出,腾退工作因此陷入僵局。
如何在严肃执法,保障申请执行人的合法权益的同时,保障该老人的居住权,让襄城法院的执行法官余华、张艳陷入了两难。
执行过程公开透明,耐心倾听暖人心
襄城法院执行法官前往万某文家,与其进行初次调解时,老人的情绪十分激动,“我不管,房子是我单位的房改房,想要我搬,门都没有!”,双方沟通十分困难。自去年11月,襄城法院张贴腾退公告以来,执行法官先后多次找老人商谈房屋执行问题,均被拒之门外。疫情关键期过后,执行法官联系当地社区的工作人员,在她们的帮助下,老人打开了门,执行法官将案件从诉讼案件的立案、审理、到执行案件立案、评估拍卖等程序中的法律文书给老人查阅,并告知其可以对法院的执行程序和执行行为予以监督,同时也告知法律的严肃性,希望老人尊重法律。
但被执行人万某夫妇欠债躲避,无法联系,该房屋系其父万某文的单位房改房,虽房屋的产权登记为被执行人万某,但其父亲一直在该房屋中居住,现已74岁,腾退后无处居住,申请执行人也因抵偿后长达两年不能交付房屋情绪较激动,矛盾突出,腾退工作因此陷入僵局。
整合社会资源,温情化解执行积案
为顺利执结案件,同时保障老人的安全,避免强制执行引发新的矛盾,襄城法院执行局决定利用社会资源,为老人申请公租房,给老人一个稳定的住处,从根本上化解矛盾。襄城区法院院长刘爱瑛听取案情汇报,多次了解案件进展。在了解了万某文的思想动态后,与执行法官一起研究调整策略,找到南漳县住房保障局,与局领导对接,获得了对该案执行工作的支持,允许在符合条件的情况下特事特办,迅速推进。于是,二位法官又马不停蹄地找到社区干部和老人的亲戚一起给老人做工作,阐明法律的严肃性、腾退的必须性和公租房的相关政策,老人终于转变态度,感谢法院的帮助。法官张艳表示,会专门陪同老人按规定申请。
6月8日,老人在执行法官张艳的带领下,来到了住建局办事大厅,按要求递交了申请。
日前,老人已在在执行法官和社区干部的帮助下搬进了新家。
“通过这个案件,我也真正的见识了什么是一心为民的好法官,你们不仅维护了法律的权威,这种温情执法也有力地缓解了社会矛盾。”社区干部感慨地说道。
编后语:“执行难”一直是困绕法院工作的结,其实也不仅仅是法院工作难题,由于执行工作的难度造成社会的不稳定,也将这一法院工作难题演变成一个社会问题,从数字上来看,一个基层法院每年3000余件执行案件,想凭借10几个执行法官的力量予以全面解决是很困难的,因此在加大执行力度,加强执行措施,完善执行手段,形成震慑力的同时,整合社会力量,分解执行压力,化解社会矛盾也是值得探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