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家媒体纷纷点赞!襄阳这家法院的诉源治理工作显实效!
近日,中新网、湖北日报、襄阳日报等多家媒体对谷城法院创新推行诉源治理新模式的工作做法进行了专题报道。
《襄阳日报》2022年9月26日第一版:
9月15日,谷城县人民法院法官代明荃刚走进县人民调解中心法官工作室,就收到2条感谢短信。这是一对离婚夫妻分别发来的,他指导的诉前调解避免了两人对簿公堂。
“上法庭打官司这是我们最不愿意看到的,能商量、调解的纠纷诉前了结,那是多好的事。”代明荃说,谷城创新推行诉源治理新模式后,法院受理的民商事纠纷案件数量显著下降。
“庭外一块地”,说理好去处
诉源治理是以预防和解决纠纷为主要职能的基层治理方法,推动更多法治力量向引导和疏导端用力,加强矛盾纠纷源头预防、前端化解、关口把控,完善预防性法律制度,从源头上减少诉讼增量。
谷城是一个山区县,虽然路网四通八达,但偏远地区群众往返乡镇和县城仍需要一定时间,民商事纠纷如果能在诉前和解,省时省力又省心。
去年9月底,谷城县人民调解中心成立,相关职能部门纷纷入驻,协同作战,探索化解矛盾纠纷的新路径。
“我们面临案多人少的窘境,现在有了这个大调解平台,就要抢抓机遇,充分整合各方资源,在诉源治理上下功夫,尽最大能耐减少法院受理诉讼案件数量。”谷城县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何仁兵对此进行了深入调研论证,并于当年12月9日在谷城县人民调解中心设立法官工作室,选派有丰富审判经验的法官代明荃坐镇,履行指导调解、诉调对接和速裁三大职责。
法院还与司法部门共同聘请退休法官黄书银、杨世海加入民商事纠纷诉前人民调解委员会,推行“多元解纷+速裁”机制,形成“社会调解优先、法院诉讼断后”的递进式矛盾纠纷分层过滤新体系。
谷城县人民法院立案庭对新收的民商事案件首先进行评估,适宜调解的案件经当事人同意后推送至谷城县人民调解中心,由各调解委员会进行调解。
为支持相关工作,谷城县人民法院专门在谷城县人民调解中心建设了一个标准化的“科技法庭”,配备了该院唯一一套高端语音转换设备,可随时开庭审理。
“三心”见真情,巧解纷争事
法院派驻的法官和人民调解员都是平息矛盾、化解纠纷的高手,赢得无数当事人称赞。
人民调解员黄书银曾接到一个劳务合同纠纷案,付某某拖欠毕某某等6人劳务费90868元,毕某某等6人要求用法律制裁付某某。
黄书银因人施策,与毕某某等6人逐一沟通交流、分析利弊,说服他们通过诉前和解拿回自己的血汗钱,省时省力又省费用。随后,他又采取背靠背的方式做付某某思想工作,阐明拖欠劳务费应承担的法律后果。通过多轮调解,双方达成分期偿还的调解协议。
在派驻法官代明荃的指导和参与下,谷城县人民调解中心成功化解了多起非正常死亡事件,收到很好的社会效果。
“没什么诀窍,就是要有决心、耐心和真心。”代明荃如实说,对自己的工作要充满自信,接了案子要下决心处理好;对当事人双方的陈述甚至无理取闹,都要耐心倾听,从中找出能突破的“防线”;对人对事要真心付出,以心换心,推动问题更好地解决。
婚姻家庭、房屋买卖、物业服务等案由相对集中且当事人愿意调解的案件,人民调解员及时进行诉前调解;简易案件由县人民调解中心速裁团队快速审理,疑难复杂案件按条线归口专业团队,精细化审理。
省事又省钱,和谐好处多
随着法治理念深入人心,群众维权意识越来越强,特别是民商事矛盾纠纷很普遍,双方当事人都想找法院解决。
“2020年全县民商事立案2163件,2021年数量是3626件,涉及财产、物业、借贷等。”谷城县人民法院立案庭庭长周赟说,只要立案就要办理,每一道诉讼程序都要依法进行,有的案件一审结束还有二审,需要几个月甚至更长时间,积压的案子也不少。
然而,非诉与速裁有效对接后,民商事立案数量明显下降,案件办结率不断攀升。
今年前8个月,全县有1077件民商事案件推送到县人民调解中心,由法官工作室对接人社、工会等部门及调解组织进行诉前调解,其中548件调处成功,没有起诉至法院,占比超过50%;已经立案的民商事案件合计2002件,与去年同期相比减少613件,收案降幅为23.44%。
周赟说,调解成功后向法院申请司法确认的案件134件,不收取任何费用。
邮储银行谷城支行诉杜某某金融借款合同纠纷一案,本应交纳诉讼费5605元,但该案采取诉前调解,申请法院司法确认后省去了5605元。
目前,全县所有的行政诉讼案件均在县人民调解中心“科技法庭”公开审理,邀请职能部门的执法人员旁听,以案普法,规范执法。
“我们就是要把非诉机制挺在前面,这样社会才更和谐。法院立案数量减少充分证明诉源治理新模式是卓有成效的,也充分说明县人民调解中心在化解基层矛盾纠纷,推进县域社会治理方面的作用是显著的。”谷城县委书记黄克立表示,将深入推进“一站式”多元调解纠纷工作,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司法服务的新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