烫手的山芋变“芋泥”
——樊城法院法官成功调解一起纠纷
“钉子户”这一烫手山芋,谁接谁知道?如何让他们早日搬迁?跑断腿,磨破嘴是常态……当困难来临,“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是樊城区法院民一庭张武英法官的作风,近日,她成功调解一起拆迁安置补偿合同纠纷,该案已于3月22日履行完毕。咱们一起来看看这则案例:
2016年10月31日,董某的房屋到期,与住建局签订《补偿协议》,约定双方自签字之日起,于10日内腾退房屋,并将房屋钥匙交于住建局。后来,政府已按房屋征收补偿评估结果将房屋征收补偿金存入董某的账户,但董某无故不领取补偿金,也不履行协议腾退房屋。住建局多次劝说,却迟迟不见董某行动,故诉至法院,请求依法裁判董某履行《补偿协议》约定的义务,否则需赔偿由此给住建局造成的损失。
张武英法官在接到案件后,为查明案件,促进本案妥善平稳解决,多次到访董某家中(棚户改造片区)。
那时正值寒冬腊月,位于樊城区某街那一拆迁片区的户主们纷纷都已搬走,就剩董某一家在“孤独”守望。
“我们身体也不好,对房子有感情,接送孙子比较方便……”在得知老两口不愿搬迁的理由时,张法官内心也很复杂。一是考虑到社区和政府多次做工作仍觉棘手,另一方面看着老两口体弱多病的身体,张法官思量到底该如何拿捏?
择日,她准备好案件材料带着书记员小杨一起前往。当杂乱无序的场景映入眼帘时,她看到环境的恶劣,一时还没缓过神来,刚要登门,老两口儿态度极其不好,拿起拐杖对着张法官指指点点、骂骂咧咧,张庭长第一次被拒绝了,连家门都没能进,她理解老人家的激动反应,很尊重老人家,接纳他的种种情绪。为了早日化解这一目标,她不怕再次被老人拒之门外,反倒想着临近年关,房屋周边杂乱,听社区工作人员说一到夜间很多流浪汉隐匿期间,户主家中常常被盗……老人家里阴冷潮湿的屋子无法住人,怕他们过不好节,顶着寒风再次去往董某家中,老两口也很意外。
就这样四、五次的到访,社区工作人员也做了很多工作。做了一些加强防护的措施,见到张庭长就像他们的闺女一般很关心他们,为他们的安全考虑,为他们的健康担忧,老两口儿也开始愿意坐下来谈话,接受张庭长的调解。张庭长也是极其耐心帮他们分析协议内容,讲政策,并询问他们的困难和要求,张庭长和社区工作人员表示,愿意在合理范围内及时给予解决。
经过多次耐心劝说,董某心情逐渐平复、缓和下来,他也意识到虽然协议是一纸之书,但也具有法律效力,签了字就该履行……张法官这些周折没有白费,在董某女儿的主动协助下,春节过后,两位老人思想有了大转弯,愿意按政策打算搬迁,这才让事情得以善终。
2019年2月27日,董某与住建局自愿达成调解协议:董某在2019年3月22日之前腾空房屋,并将钥匙交付给住建局;住建局也于当日向董某支付拆迁安置补偿款。(文中人物皆为化名)
调解的过程,需要始终建立在诚心、共情的基础之上,还需要在司法过程中,带着些温度、带着点儿温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