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 | 微博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 法院新闻

优化营商环境 | 停工三年,看老河口法院如何盘活“僵尸楼”

时间: 2023-03-31 10:18 来源: 老河口法院


近日,老河口市张集镇一幢停滞多年未动工的商住楼工地上,重新响起了轰鸣声,夹杂着工人们的吆喝声以及机器的运作声,给小镇新区又带来了一丝别样生机。

轰鸣声的背后,是一件跨度3年的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该案已在老河口法院主持调解下,获得圆满大结局,双方当事人握手言和,签订和解协议,重修伙伴关系。

从开始针锋相对的原、被告双方,到现在合作共赢、化干戈为玉帛的“新拍档”,办案干警本着“定分止争、案结事了”的理念,克服种种困难,向当事人阐明利弊,积极组织交换意见,并理顺处理方向,获得双方一致认可。

最终,案涉矛盾得到实质解决,“僵尸”资产很快盘活,取得了一石二鸟的效果,具有较好示范作用。

案件经过

2019年9月,陈某、刘某委托胡某建造位于该镇新区的商住楼一幢,并签订房屋承建协议,于是胡某按照协议开始施工。

2020年7月,项目工程施工至主体结构封顶,但这个时候陈某、刘某由于其他生意导致资金链断裂,无法履行付款义务。

2021年7月,胡某诉至老河口法院,要求陈某、刘某按照合同规定支付工程款。经过审理,双方仍没有得到想要的结果。

承办法官积极调查研究,开展经济影响评估,在认真分析案情、经过现场研讨后,表示本案如果坚持一判到底,判定胡某胜诉,而陈某、刘某现金流已经被套牢,无法拿出现金,案件将难以执行到位。

除此之外,案涉项目因还未完工,拍卖也无法进行,判决后的结果很有可能就是“案结事难了”,原被告双方都陷入实际问题难以解决的死局。

而此时,承办法官通过走访发现,案涉项目地理位置优越,预估后期经济效益应当不错,如果就此荒废,不仅原被告双方经济纠纷无法解决,当地也会平添一栋“僵尸楼”,法院还会增加一个执行“老大难”。

在权衡利弊、仔细分析后,承办法官根据项目建设情况以及双方当事人履行能力,提出由资金实力雄厚的原告胡某与其中一名被告陈某合作完成剩余工程,另外一名被告刘某拿取适当补偿并退出本项目的解决方案。结合该镇新区的未来发展走向,承办法官向胡某讲述项目合作的优势,建议原、被告各取所需。

在承办法官耐心调解下,原被告三人顺利和解,并签订和解协议,相关款项迅速履行到位,工程得以继续进行,该案件也得到圆满解决。

后记:

此案看似只是简单的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但牵扯利益众多,在承办法官的尽心调解下,原被告双方达成和解,重新盘活陷入死局的资产,并由资金实力雄厚的一方加入合作,共同完成剩余项目的开发,避免了项目半途而废而沦为“僵尸楼”。

因该项目地理位置优越,建设完成后将补足本地大型商超、农贸市场等生活场所的空白,前景明朗。

除此之外,在项目不远处就是该镇新村建设,多年来因周围生活、娱乐设施缺失,吸引不到客源,经此一举,停滞多年的新村建设也预期会因该项目重回正轨。

而该项目的顺利盘活激发了周围消费动力,提高了经济活力,同时也解决了城镇建设的“心头之患”,得到了镇政府的赞许。

早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已有多家商户打听项目的具体情况,并准备进驻开店、生产经营,但由于原被告双方的纠纷,项目建设无法正常运行,商户们也只能驻足观望。 

在该案了结后,确定项目可以正常开工运营,现已有多家商户缴纳定金、预定铺面,场面异常红火。

该案恰到好处的调解,不仅解决了当事人的纠纷,避免了“案结事未了”,也充分盘活了停摆资产,带动了周边经济发展,为当地产业升级、营商环境建设贡献了司法力量。